厚壁鋼管歷史性底部已經基本形成,最壞時候正在過去
國務院去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七大類基礎設施項目。其中:今年投資超過7萬億元。但鐵總數據顯示,今年1-6月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51.3 億元,而按照全年8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的預定規劃,下半年需要完成5348.7億元,即平均每天需完成29.3億元的投資任務;同樣,交通部上半年僅完成9839億元的投資,如按全年完成2.6萬億元的計劃,下半年還將完成16161億元,即平均每天投資約為88億元。
由此可見,大量建設項目的開工或續建,勢必會增加相當數量的厚壁鋼管需求,從而促進厚壁鋼管產業鏈走過最壞時候。
綜上研判,厚壁鋼管歷史性底部已經基本形成,最壞時候正在過去,下半年總體情勢或略好于上半年。其中:三季厚壁鋼管價格將探底回升,但抬升幅度有限;四季度有望在利多因素積聚下震蕩上行。
眼下說,厚壁鋼管市場的最壞時候已經過去,或有盲目樂觀之嫌。但后市還有沒有更糟更壞的?應該沒有!因為現在就是最糟最壞的。那么鋼價還會不會再創新低?或許還會!但下行空間極其有限。因為,無論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、鋼鐵產業鏈的承受能力,以及價值規律和市場運行規律看,厚壁鋼管市場的最糟最壞時候正在過去,窄幅波動、逐步企穩、小幅回升將是后期運行的主基調。
目前,鋼鐵主業虧損,煤炭行業虧損,國內外鐵礦企業趨于虧損等等,明確顯示鋼鐵產業鏈已經瀕臨難以為繼的境地。但也正因為難以為繼,恰恰說明了厚壁鋼管市場最糟最壞時候正在過去。當然,更為重要的佐證還有極為關鍵的國家意志和政策累積效應。
一是國家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。雖然我國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,但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中央政府,經濟規模是1962年的1萬倍,還有幾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等戰略儲備。因此,要堅信中央政府有能力、有辦法來應對和化解各種市場風險,確保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,實現7%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