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陽鋼管出現了明顯的復產現象
隨著鋼價的大幅反彈,鋼鐵企業盈利好轉,出現了明顯的復產現象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,1-3月份我國粗鋼累計產量為1.92億噸,同比下降3.2%。但3月中國粗鋼日均產量達227.9萬噸,較1-2月份大增12.9%,接近2014年6月230.97萬噸的歷史最高值。
從宏觀行情來看,去年中國大中型鋼企實現銷售收入2.89萬億元,同比下降19.05%;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645.34億元,在鋼鐵業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,去年鋼企停產、減產明顯。
而此輪行情讓一些停產的產能“開爐點火,據業內人士介紹,連備受關注的山西海鑫鋼鐵也計劃4月底5月初恢復生產,而4月份我國粗鋼日均產量很可能創下歷史新高。 “一方面考慮到鋼企此前虧損后融資受限,復產成本較高;另一方面在于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現狀并未改變,鋼價下行,鋼廠虧損、減產風險仍然存在,但沒想到的是鋼企復產力度超出預期。
鋼價起伏到底看誰“臉色”?
鋼價大漲大跌十分熱鬧,但其實現貨訂單量并沒有大漲,雖然鋼廠天天提價,但對于鋼貿商來說向鋼廠發出訂單很難提到貨,常常需要等兩個月,情況的確如此,自去年鋼鐵行情持續下跌,很多鋼廠改變了經營戰略,一方面由“生產型”向“市場型”轉變,堅持低庫存運行,生產組織部門根據訂單制訂排產計劃;另一方面鋼企們主要生產一些高附加值產品,而對普鋼等利潤較低的產品并不熱衷,導致市場上嚴重缺貨。
而正是行業長期的“低庫存”和“缺貨”狀態催熱了這波鋼鐵行情。“房地產升溫、一帶一路建設、交通基礎建設等基礎投資,一定程度上拉動鋼價上漲預期。此外,市場上也不乏借題炒作的投機資本。
|